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(人民时评)

来源:百度新闻   时间:2023-08-30 12:40:54

从来之不易的夏粮丰收中汲取抗灾经验、坚定稳产信心,采取超常规举措,落细落实农业灾后生产恢复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措施

尽快补齐设施短板,持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,深入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,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今年主汛期,受台风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影响,我国华北、黄淮、东北等地局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各地区各部门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,加大农资供应保障力度,加强对农民的农技指导,组织农民积极补种补救,努力减轻灾害损失,坚决打赢抗灾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这场硬仗。

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”。14亿多人口的中国,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。我们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,粮食生产年年抓紧、季季接续,茬茬压紧、环环紧扣,“三农”这块压舱石牢牢稳住了预期、稳住了物价、稳住了经济大盘。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,在新起点上,我们的粮食生产越往前走难度越大。这个难不只难在粮食需求依然刚性增长,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,也难在如何在稳住“量”的基础上提升“质”,更难在如何科学有效应对各类灾害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。

粮食稳产丰产,需要“天帮忙”,还需要“人努力”“政策实”。我国地域辽阔,气候类型多样。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,极端气象事件增多,给粮食及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当天公不作美时,惟有更加主动作为,方能迎来丰收。比如,洪涝灾害后,应第一时间抓紧抢排田间积水,抓好灾后田管和改种补种;灾后防疫防虫也格外重要,要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,加强动物疫病防控。保持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正常生活秩序,才能及早让粮食生产回归正轨。

在闯过“台风关”“洪涝关”“病虫害关”等一道道关口的过程中,我们也不断积累着抗灾夺丰收的经验。比如,一定要把灾害的不利影响估计得更足,一定要把防灾减灾这根弦绷得更紧,一定要把政策激励、投入保障、科技推广等机制构建得更完善,一定要把科学开展生产自救、尽快恢复灾后生产的举措落得更细更实。正是坚持底线思维,从最坏处着眼,做周全准备,今年夏粮生产虽然遭遇严重“烂场雨”天气影响,但仍然实现了丰收,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/4,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。当前,正值秋熟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。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来之不易的夏粮丰收中汲取抗灾经验、坚定稳产信心,采取超常规举措,落细落实农业灾后生产恢复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措施。同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,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分区域、分作物、分环节把情况摸清楚。努力提高防灾减灾的精准性、有效性、科学性,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,就能尽力实现非灾区多增产、轻灾区保稳产、重灾区少减产,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。

近年来,我国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,但短板仍然存在。不少地方农业生产还是靠天吃饭,一些地方专业化防灾减灾力量不足。从长远看,应当尽快补齐设施短板,持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,深入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,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。与此同时,进一步强化创新,着力实现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技术的突破,比如培育气候适应型作物品种,推广节水灌溉、抗旱保墒等适应技术,让粮食及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从“看天吃饭”到“知天而作”的转变。全方位夯实农业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,必将为促进大国粮仓根基更加坚实增添不竭动力。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8月30日 05 版)

栏目主编:顾万全 张武

文字编辑:卢晓川

本文作者:人民日报

关键词:

文章推荐

  • 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徐扬生:用4年的时间等到花开

    当你们急于一件事情的结果,或者焦虑于为何落后于人的时候,不妨想一想校园里的蓝花楹,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等到了花开。只要你认准了路,慢

    深圳商报 2022-05-23
  •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

    中新网哈尔滨2月6日电 (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)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,哈尔滨铁路迎来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,6日至7日预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“瑞雪迎春”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

   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(记者 刘文曦)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首设5G超高清演播室,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新型奥运版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瑞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 用锤子“听诊”

    (新春走基层)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 用锤子“听诊” 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: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,用锤子“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: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

   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(记者 谢盼盼)守望花苞,这是西湖守兰人许晔的春节故事,春节正是兰花花苞开花的重要时期。  今年春节里,浙江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广告

    X 关闭

    X 关闭

  • 众测
  • more+

 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

   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、技术官员、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 2月6日,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“北

 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

   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 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 2月4日晚,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9岁的

 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

     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 “二十四节气”倒计时、

    “一墩难求”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

    设计师: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: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,导致一墩难求